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
首页 > 公司动态 > 蛋白测定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探秘
蛋白测定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探秘
点击次数:70 更新时间:2025-07-24
  蛋白测定分析仪在生物化学、医学检验、食品科学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,其能够精准地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。以下将深入剖析分析仪的工作原理。
  一、基于紫外吸收的原理
  1、原理阐述: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特定的氨基酸残基,如酪氨酸、色氨酸等,这些氨基酸在紫外波段具有特征性的吸收峰,通常在280nm附近。当一束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穿过含有蛋白质的溶液时,蛋白质会吸收部分光能,且吸收程度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。蛋白测定分析仪通过检测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度值,依据朗伯-比尔定律(A=εlc,其中A为吸光度,ε为摩尔吸光系数,l为比色皿光径长度,c为蛋白质浓度),即可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。
  2、应用特点与局限: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便、快速,对样品的需求量较少,适用于初步筛选和快速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情况。然而,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例如容易受到其他具有紫外吸收物质的干扰,像核酸在260nm和280nm处也有吸收,若样品中同时含有较多核酸,会使蛋白质的测定结果产生偏差。此外,不同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及比例存在差异,这也可能导致测量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。
  二、双缩脲法原理
  1、原理阐述:在碱性条件下,蛋白质中的肽键(-CO-NH-)与铜离子(Cu²⁺)发生络合反应,形成紫色的络合物。该络合物在特定波长(一般约为540nm)下具有最大吸光度,且吸光度值与蛋白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。蛋白测定分析仪通过测量反应后溶液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,对照标准曲线或运用相应的计算公式,就能确定蛋白质的含量。
  2、应用特点与优势:双缩脲法的优点是特异性相对较高,受核酸等其他物质的干扰较小,对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测定结果相对稳定。而且该方法所需的仪器设备较为常规,成本相对较低,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准确测定蛋白质总量的实验场景中,尤其在蛋白质含量较高、杂质较多的样品分析中表现出色。
 

蛋白测定分析仪

 

  三、考马斯亮蓝法原理
  1、原理阐述:考马斯亮蓝是一种酸性染料,在酸性条件下,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蓝色的复合物。这种复合物在595nm波长处有最大吸光度,并且其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。当把考马斯亮蓝试剂加入含有蛋白质的样品溶液中,经过充分混合反应后,蛋白测定分析仪通过检测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,便可实现对蛋白质含量的定量分析。
  2、应用特点与适用情况:考马斯亮蓝法灵敏度较高,能够检测到微量的蛋白质,检测范围较宽。同时,操作过程相对简单,反应速度较快,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显色反应并进行测定。不过,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比如染料可能会与某些非蛋白质物质结合,产生一定的背景干扰,但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,仍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,特别适用于蛋白质含量较低、需要高灵敏度检测的样品分析。
  蛋白测定分析仪依据不同的原理,为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多种有效的途径,在实际应用中,需根据样品的特性、检测要求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,选择合适的测定原理和方法,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蛋白质含量数据。